導讀:近期面臨小麥收割的農忙時節,小麥主產區之一河南省南陽市迎來了大量外地收割機的跨區作業,有媒體發布了上百臺收割機因超寬超高無法下高速
近期面臨小麥收割的農忙時節,小麥主產區之一河南省南陽市迎來了大量外地收割機的跨區作業,有媒體發布了“上百臺收割機因超寬超高無法下高速”的消息沖上了熱搜。有網友稱當地麥農的小麥受到此事影響,收割不及時遭遇雨淋損失慘重,引發眾多網友關注。5月29日,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告訴話人間記者,網上傳言不屬實,當地小麥遭遇雨淋受損和收割機事件并無關聯。河南省交通運輸服務監管部門稱,已出臺方便農機通行的新政策。

收割機手:往年上高速不繳費,今年不繳費不讓下高速
5月29日,河南駐馬店收割機手賀師傅介紹,5月22日下午,他和另外10多名收割機手在湖北天門收割小麥后,趕到河南南陽,準備在當地進行小麥收割作業。他們從南鄧高速新野北收費站出站時,收費人員稱他們的車子超長、超重,需要繳納通行費。除非他們辦理了大件運輸證,才能免費。
賀師傅表示,他們辦理了收割機“跨區作業證”,往年在各地高速上行駛時都免費。這次,河南高速收費人員讓他們交費,令他們感到不解,他們和對方發生了爭執。在現場僵持了一個多小時后,他們無奈之下還是繳納了通行費。
賀師傅介紹,他們在高速出口僵持的時候看到,現場也有數十輛收割機手不愿交費,停在出口附近。
“我們曾向相關部門咨詢過如何辦理大件運輸證的事情,得到的回應是沒法辦理。”賀師傅說,他們下高速后,在唐河縣蒼臺鎮干了兩天半的活,因為當地下起了雨,沒辦法繼續收割,他們只好回了老家。
河南駐馬店收割機手程師傅介紹,5月23日晚,他和幾名收割機師傅準備從南鄧高速新野北收費站出站時,收費人員稱他們的車子“超長超重”,要求他們繳納通行費。他們和對方交涉無果,為了趕時間,最終只好繳納了通行費。
程師傅表示,由于當地下雨,他們干了兩天活后就回家了。他們離開的時候,當地大部分小麥都還沒有收割。
小麥合作社負責人:小麥被雨淋減產和收割機無關
5月29日,新野縣上港鄉亭陂村一家小麥合作社負責人喬女士告訴話人間記者,當地從25日晚開始下雨,雨勢一直持續到28日。這次降雨對小麥的收割產生了較大的不利影響,這幾天正值小麥成熟時節,因為連續陰雨,部分小麥出現發芽和倒伏情況,小麥的產量雖然受影響不大,但嚴重影響了品質,麥農的損失比較嚴重。
喬女士介紹,按照正常情況,當地小麥應該在這兩天成熟,開始進入收割期。對于小麥被雨淋和網傳的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之間的關系,她表示,兩者之間并沒有關系。她介紹,前段時間,當地的小麥大多數尚未完全成熟,只有少部分成熟了,麥農不會對未成熟的小麥進行收割。而且當地也有不少收割機,完全足夠及時完成成熟小麥的收割。
新野縣五星鎮一家小麥合作社負責人王先生介紹,他們合作社有1000多畝小麥,目前正在進行收割。前幾天的降雨確實對合作社的小麥影響較大,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影響。正常情況下,一畝小麥的毛收入有1300元左右,現在估計只有700元左右,麥農能保本就算不錯了。
王先生也認為,小麥被雨淋后產量質量降低和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之間沒有關系,主要是今天氣候比較反常。下雨之前,很多外地收割機就已經來到當地,主要是在下雨期間,收割機無法作業。
交通管理部門:已出臺農機通行新政策
5月29日,南陽市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一位宋姓工作人員向話人間記者介紹,他們最早接到關于收割機無法下高速的信息是在5月17日。他們了解到當時是一輛平板車裝載了三輛收割機,屬于超限車輛,不能下高速。他們和當地高速收費站進行溝通后,車輛得以通行。
該工作人員介紹,當地小麥成熟在5月底至6月初,此前只有小部分小麥成熟,當地有一萬多臺收割機,完全足夠收割前期成熟的小麥,因此不存在因為收割機數量不足導致小麥未及時收割的情況。小麥遭遇雨淋確實給麥農造成了一定損失,但主要是近期的連陰雨天氣原因所致。
該工作人員介紹,當地的政策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一些收割機手因為沒有辦理大件運輸手續,在高速收費站遇到了通行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南陽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前往高速收費站進行協調,解釋法規政策規定。目前,唐河等部分收費站采取簽署“告知書”的方式與跨區機手達成共識后放行。
河南省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熱線工作人員介紹,往年根據《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定,辦理了收割機“跨區作業證”的聯合收割機和運輸聯合收割機車輛可以免繳車輛通行費。今年4月和5月,國家交通運輸部出臺了兩個文件,文件要求對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和運輸聯合收割機車輛,除了要有“跨區作業證”之外,如果車輛超限,必須辦理超限運輸證(大件運輸證),如果沒有辦理超限運輸證,超限車輛必須交納通行費。
該工作人員介紹,5月28日,河南省交通廳出臺了一鍵“秒辦” 農機大件運輸《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辦證指南,可以實現農機運輸車輛在線直接辦證,快速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