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發燒、咳嗽、咽痛……隨著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的到來,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現了呼吸道感染癥狀。另據媒體報道,多地醫院兒科門急
發燒、咳嗽、咽痛……隨著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的到來,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現了呼吸道感染癥狀。另據媒體報道,多地醫院兒科門急診、發熱門診、輸液室等擠滿了患者。

北京天壇醫院兒科門診等候區。
近期,多家醫院門急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有患者稱在醫院急診排了五六個小時。患者中兒童居多,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特別是老年人。除了大眾較為熟知的支原體肺炎感染、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還包括細菌感染、諾如病毒感染等。
專家提醒,需警惕肺炎支原體與腺病毒、肺炎鏈球菌等其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混合感染。
發熱門診排隊
兒科門急診爆滿
近日,邵女士帶著咳嗽了10天的兒子來到北京兒童醫院。當他們中午趕到醫院末梢采血窗口時,外面已排起了長隊,號碼條上提醒,“您前面有95位。”
北京兒童醫院末梢采血窗口外排起了長隊。
同樣被就診人數驚訝到的還有桃女士一家。當他們從北京通州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簡稱“兒研所”)時,急診已經排到了900多號。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了南方地區,且并非只有兒童“中招”。“我院對有發熱、咳嗽的患者所在的發熱門診就診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近半月來發熱門診患者有所增加。”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近日,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2023年9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發現8194例流感病例。
年齡越小
混合感染風險越大
中疾控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稱,今冬明春我國可能會面臨流感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
盧洪洲介紹,國慶節過后,其所在醫院就診患者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結果顯示,核酸檢測陽性率最高為肺炎支原體(34.33%),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12.17%)和乙型流感病毒(5.79%),呼吸道腺病毒(2.76%),呼吸道合胞病毒(2.03%)。
他提醒,腺病毒和肺炎鏈球菌等可以與支原體混合感染,且患兒年齡越小,混合感染的風險越大。如果合并支原體感染,患兒的癥狀將會加重,家長應提高警惕。
新聞多一點
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
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播
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播。支原體肺炎可持續散發或不定期流行,四季均可發病。我國北方地區秋冬季多見,南方地區夏秋季高發。5歲及以上兒童易感染,近年來,3歲以下嬰幼兒感染也時有發生。
該病潛伏期1~3周,在潛伏期內至癥狀緩解數周,都具有傳染性。
支原體肺炎有輕重癥之分
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支原體肺炎病程一般2~4周,最佳治療窗口期為發熱后5天~10天。
輕癥患者經過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一般能控制病情。體溫正常后,咳嗽可能還會持續2周左右。
重癥患者病程一般3~4周,極少數患者可能有肺不張、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后遺癥危險。
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持續高熱:39℃以上≥5天或發熱≥7天,體溫高峰無下降趨勢。
出現喘息、氣促、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癥狀。
精神差,頭痛、抽搐、頻繁嘔吐、不能進食等。
治療支原體肺炎
首選藥物和替代性藥物有這些
首選藥物:
大環內酯類藥物是治療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常用的包括:阿奇霉素、紅霉素、克拉霉素等。
替代性藥物:
支原體肺炎患者如果對大環內酯類藥物出現耐藥的情況,有兩類替代性藥物:
新型四環素類抗菌藥物,主要包括:多西環素和米諾環素。其中,米諾環素的作用相對較強,多西環素的安全性較高。
這類藥物可能導致牙齒發黃和牙釉質發育不良,僅適用于8歲以上兒童,8歲以下兒童屬于超說明書用藥。(在推薦劑量和療程內,尚無持久牙齒黃染的報道。)
喹諾酮類藥物,常用的包括: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這類藥物由于存在骨骼肌腱方面的潛在風險,我國18歲以下兒童使用屬于超說明書用藥。
*提醒: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